台地茶在没有被污名化前,指那些运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,新种植的密植高产的现代茶园产出的茶叶,它们通常树龄较短,品种较新,由于密植和过多的人工增产干预,茶叶质量上较老树茶稍逊,该类茶园的基本特点是“集中连片、高产”,伴随的是“喷药施肥、中耕修剪”。该类茶人工栽培后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好的管理之中,如修剪、施肥、打药等措施是台地茶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措施。 所以台地茶也可以说是人工养殖茶。
台地茶的历史很短,它是近代才出现的,只有两百余年的短暂历史。19世纪英国人戈登和罗伯特·福琼将茶种和技术从中国引入印度、斯里兰卡等地,采用等高条植(茶树成行种植,长高后修剪成同等高度)的方法密植,台地茶就这样诞生了。20世纪初吴觉农、胡浩川等出国学习茶叶技术,才将台地茶等高条植的密植技术引入中国。二三十年代先后在安徽、江浙等地实验,1938年由白耀明引入云南,先后在勐遮、南糯山进行种植,这是云南最早的台地茶种植。
严格来讲,台地茶明确阐述了茶的种植管理模式,随着时代发展,对有机绿色食品的新追求,台地茶园过渡到生态茶园也是必然。
张顺高在《云南茶叶系统生态学》中对生态茶园的定义是按生态学原理和生态规律建立起来的多成分、多层次、多功能,结构稳定、系统平衡(开放有序)和具有稳定持久的经济、生态、社会三大效益茶园,就是生态茶园。张顺高先生提出的新观点和新理论,提出“生态茶园”的概念及其理论框架;首次提出了“茶叶后生态学”的理论等等,书中还有大量关于云南茶区生态环境、太阳光谱、气候、土壤等资料,是一本非常具有指导性的茶学工具书。
生态茶园是台地茶园的时代进化版本2.0,特点之一:具有连续完整的食物链和复杂的食物网,以生物成员的相互制约达到茶树保护要求,不使用难降解的有毒农药,把农药等化学物质降到最低程度,生产出优质无害的绿色食品;(允许无毒化肥参与调节,拒绝有毒农药进入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