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香江,饮茶乃指享用“一盅两件”的港式早茶,这是从清晨延续到中午乃至午后的市民日常生活方式之一。
曾在香江多处饮茶,诸如西环莲香居、旺角雅兰中心、九龙湾德福广场等等,但这些茶楼都位居人声鼎沸的闹市区,一日友人阿荣却要带我上大帽山饮茶。
当日一早,我们从九龙美孚出发,搭出租车来到川龙街,随后与阿荣的好友、香江土著阿强接头,接着排队坐小巴上山。听说阿强家就坐落于大帽山脚下,他才是上山饮茶的真正向导。 以往上大帽山全赖脚力,如今开通了小巴,沿山路盘旋而上,不出半小时小巴就爬上了山腰的川龙村。
山上山下迥异,一派田园风光,在绿树鸟鸣的环绕下,一座座寮屋群,鳞次栉比,挤作一团。我们由阿强带路,进入一座名为端记茶楼的寮屋。茶楼楼高两层,也与其他屋群一样,是一座由水泥和铁皮沿山势搭建而成的不规则小楼。正是这种“不规则”,构成了这座茶楼别具一格的布局。从中间进入,门口是明档和收银,踏上几级楼梯便是二楼,半敞开地摆着几张大桌,山色和鸟鸣便无遮无拦钻了进来。沿楼梯爬上则是露台,也见缝插针地摆满了桌椅。本想坐上露台,极目远眺,一览众山小,却发现已是座无虚席,我们只有返回二楼,在中间视野最开阔的大圆桌前坐下。
与城中那些茶楼茶居迥然有别,这里依然沿用着老式茶楼的自助饮茶方式——自己取碗筷、冲茶,茶点也要去点心区,揭开堆得高高的蒸笼寻宝。阿荣和阿强轻车熟路地忙活起来,转眼间便搬家般抱着一个个蒸笼,摆上面前的大圆桌。
大圆桌上,最惹眼的白灼西洋菜。西洋菜并非稀罕物,可山上的西洋菜据说取自茶楼前的菜地,并用山泉浇灌,不到时令老板绝不允许上桌。送入口中,爽甜清新。再看看周围,几乎每桌都摆着这满满一碟的“田园风光”。
与别处茶楼相比,这里的点心也不遑多让:皮薄的虾饺,包裹的虾却不小;奶黄包一咬,里面的汁液会马上流出;马拉糕蓬松柔软,有蛋香味;山水豆腐花也是这里的招牌之一,舀一勺,竟说不出是滑入喉中还是化入口中。
依我看,这里堪为香江硕果仅存的旧式茶楼样本之一。有些点心在旧时茶楼里才能见到,属于许多老茶客萦绕于儿时的味觉记忆。比如煎堆、鹌鹑蛋烧卖、腊肠卷、糯米卷等皆属香港老味道,如今在全港恐怕绝无仅有了。
饮过一阵茶后,我们爬上露台,一幅港产片里才有的画面映入眼帘。铁架上挂满一只只鸟笼,里面是画眉、猪屎渣、鹌雀。据说香江旧时茶客都会带上自己的雀鸟在品茶之余,玩一种斗雀的游戏,如今只是一边叹茶,一边赏雀。露台上恰好来了香港某家电视台录制节目,眉清目秀的女主持对着镜头用粤语开讲,无须导演编排,笼中和露台上的鸟雀仿佛早已排练好了,叽叽喳喳鸣叫起来,鸣叫声也仿佛是粤语的,正好作了节目的画外音。
待我们买单下楼,从茶楼后门走出,却发现偌大的空地上,也摆满了一张张桌椅,满眼密密麻麻的茶客,让人分不清究竟楼里还是楼外才是饮茶的主战场。一路走过去,茶楼前的停车场,也停满来自城中的车辆,且不断有车辆驶入。对于许多茶客而言,也许山间的早茶才刚刚开幕。
我们的山间饮茶也未真正谢幕。作为山里的主人,阿强慷慨地邀请我们,徒步赴他坐落于山脚下的家,他要为我们开封泡了十年的土蜂蜜酒,作为此次大帽山早茶的压轴。(张樯)